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梅丽小学 邬淑梅
前言
数学新课标(2022版)中指出:“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它是运用小学数学的运算法则和定律进行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贯穿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运算能力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数学学习的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梅丽小学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数学质量检测以及日常教学分析来看,梅丽小学学生因为计算而发生错误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急需提高梅丽小学学生计算能力。那么,如何加强计算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和课题组成员对如何提高梅丽小学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研究,下面我来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乐于计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学巧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设疑”,利用知识迁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等一些方法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对学生来说,活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外因条件,是积极思维的起点,而要使兴趣上升为志趣和志向,关键还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学生对学习一旦发生了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学会口算、笔算和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尤为重要。
计算题是比较枯燥的,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有机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中注重题目的灵活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达到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此外,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发挥小组的学生示范带动作用,从而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举办扑克速算、巧算比赛、扑克对对碰等游戏,从而增强计算兴趣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
二、注重规范,培养计算习惯。
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削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因为审题不仔细、书写不规范、计算不细心、计算后没有进行验算等习惯,造成计算错误的现象很普遍。但其实这些都可以避免的。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看”、“写、”“算”、“验”等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看”就要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理解题意,不要抄错数;“写”就要要求学生在书写时要规范,把数写清楚,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写小数点时,不要点错位置。“算”的过程中要按照运算原理,一步步来,算好一步再算下一步,过程要清晰。“验”计算后,可以通过验算的方法来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以上计算步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理清算理,准确计算。
要使学生计算的正确、迅速,又合理、灵活,达到新大纲的要求,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教学的规律。理解算理,是计算能力形成的前提。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顿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法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顿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3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30×11=330、5×11=55 , 最后算1100+330+55=148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35×10=1350,也就是135×11≈13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35×1=135 、 135×10=1350 , 最后算135+1350=148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计算过程,并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四、培养坚强意志,计算能力步步登高。
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比如:通过每天坚持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及时督促、及时检查。这样坚持练习,日积月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组织口算比赛、口算测试等,用各种形式进一步促进每天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师注重引导和训练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加强数学计算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课堂效率犹为关键,并且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会学、学好数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教师指导和帮助。但是教师光靠讲课是不会把学生讲会的。学生的能力更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消化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反复练习才形成的。只有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内在联系,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举一反三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由已知推未知的能力的获得或提高,总是建立在牢固地掌握、深刻地理解、灵活地运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和基本技能之上的。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加强计算题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题研究虽结束,但我们将会继续去探索,继续去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梅丽小学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永春.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与时俱进[J].小学数学教育, 2012(10): 7-9.
[2] 蒋敏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07):
37-42.
[3] 韦力慧.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34(29): 58-59.
[4] Siegel A W Lynn T G Camilla R M .Skill in Estimation Problems of Extent and Numerosity [J].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982(13):21 1-232.
[5] Bagni, G (2001) An investigation of some misconception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mistakes.Learning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Gagatsis,A,(Ed),I,Inter college press Cyrus,Nicosia,3-24.
[6] 菲利克斯.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代数(第一卷):算术,代数,分析[M]. 舒湘芹译. 余家荣审.上海:复旦大出版社, 2008.
[7] 张文宇,傅海伦.新两兰小学运算能力项目的影响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 (5): 48.
[8] 康翠,赵磊,冷平.英国 201 1 年小学新课程改革简述[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11): 3.
[9] 罗贵明.美国 2013 年中小学数学评价新标准解读与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10): 85.
[10] 撒会琴.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 (A2): 73-75.
[11] 张平奎.算理理解:计算教学的重中之重[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2): 30- 32.
[12] 谢晶晶.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J].基础教育论坛, 2018(45): 25-26.
[13] 林雪霖.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 68-70.
[14] 叶俊琳.“运”中有智慧,“算”中有妙法:谈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 论坛, 2020(36): 52-53.
[15] 李小燕.小学生数学运算的思维评价[J].教学与管理, 2019( 17):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