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谈教师期望的价值及运用

2021-09-15
傅想燕
  【摘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可开发的潜力。教师的积极期望,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一方面感到教师的关注,产生一种奖励作用会加倍努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期望中坚信了自己的能力,找回了自信,会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相信、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是教师送给他们的最温暖最积极的期望。本文从教师期望入手, 结合实例, 分析教师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希望能与同仁一起探索。
  【关键词】教师期望 期望价值 期望的传递 教育
一、引言
  有这么一个神话:在古希腊,有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叫皮格马利翁。他喜欢雕塑,在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上,雕刻成一位纯净的少女。王子每天都以期望的眼神投向“她”。王子天天和“她”形影不离,并不断地赞赏“她”,坚信终有一日, “她”会变成一位真正的公主、天长地久,少女雕像被王子的痴情和期望所感动,竟然活了起来,从架子上走了下来,含情脉脉地走到王子跟前。有情人终成眷属,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实现了。
  有这么一个实验: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试验”, 然后通知教师说: “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八个月之后, 再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 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 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 试验取得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 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 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他借用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皮格马里翁的名字, 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 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二、教师期望价值
  在教育生活中,不乏有运用教师的期望作用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成功案例。
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为了改变部分学生不求上进等不良风气,从300个学生中挑选60人组成了“荣誉班”。美国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就是这个班的学生。这些学生被告知,因为他们有发展前途才被入选。因此,大家都非常高兴,对前途充满信心,学习刻苦、自觉,成绩优秀。后来,这些学生大多数有所作为,甚至成为著名科学家。几十年后钱教授遇到那位老师,提起此事时,老师告诉他,这60名学生当时是他随意抽签决定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期待成真的奇迹。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是通过对对方的暗示作用实现的。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采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工作或接受一定的表现、思想。由于教师地积极期望,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你很优秀”的期待,学生一方面感到教师的关注,产生一种奖励作用会加倍努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期望中坚信了自己的能力,找回了自信,会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
  我自己在初中时也有这样一个经历:我的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给我们讲她曾经的学生经过努力取得进步的例子,鼓励我们“后进生”,提出期望我们多加努力定能有所收获,我就是那位备受鼓舞的人。对于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在初一才接触到英语学习,最初26个字母都完全不会读,英语课堂更是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经历了一年的英语“学渣”的挣扎,初二的时候我终于第一次英语考试获得了及格时,我的英语老师不仅在班里表扬我,还在隔壁班表扬我,说我以后肯定会有更大进步,教育其他同学向我学习。这让我感受到持续的关怀和鼓舞,在初三时我的英语成绩稳定在优秀行列。这样的一份鼓舞一直鼓励着我认真学习,不辜负期望,以至现在成为了一名教师,虽然不是英语教师,但至少这已经是我个人发展的最优境况了,我也努力将这样的积极期望传递给我的学生,期待正确的理念一直传承下去。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常常发生积极期待伴随学生成长的过程,每当教师节到来,均能收到曾经的学生送来祝福,并且表达曾经老师对其积极期望鼓励着他们成长,一直受用。也有孩子升上中学,回过头告诉我他们在中学物、化、生、地等与小学科学产生相关的课堂上会想起曾经的小学科学课堂,认为自己在小学时得到老师的鼓励认真学好小学科学课程,这让他们一定程度打好了中学科学学习基础,觉得应对突增的众多中学课程时,对中学的科学相关课程显得更增添了信心。这就是曾经的老师对我的积极期望对我所产生的远大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更能呈现出正面的效果。因为学生和成年人相比更注重他人的评价,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及社会阅历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强。他们的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是依靠自我评价,而更多的是借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是学生眼中的偶像,是完美真理的化身。学生判断自我,几乎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说:“你能行”,那么他坚信自己“肯定能行”。另外,学生独立性差,需要借助教师这棵大树作靠山,尤其是班中的弱势学生更期望教师的肯定,提升在同伴中的地位。因此,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他们就找到了安全的港湾,并且会信心百倍地去奋斗,即使没有完成好,也决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这是老师“说我能行”。
三、教师期望对学生的正确运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始终有意无意地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期望。这将对学生的成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学生会同时给予教师教师积极的反馈,并按照教师的期望不懈地奋斗、拼搏并最终实现教师的期望。
  1.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公平地对待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教师切忌滥用职权,居高临下地带着“变色镜”看待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管理学生的感情基础,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才能传递给他们最信赖的期望。
  无论后进生还是所谓的学困生, 他们的“后”和“困”都非智力障碍所致, 他们的学习不好可能是由于基础不扎实, 而且缺少各方教育力量的良好督导, 所以造成了学习的不如意。但是, 只要他们来到了学校, 教师就应该公平地对待他们,只有享受到了公平的待遇, 他们才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教师的爱意, 他们也才有上进的念头。
  教师中不以教育、感化和挽救学生,而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必然会带至学生变得更坏。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尊重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极的期望,是学生向进步的方向转化,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2.避免教师期望过窄,我们要相信、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是教师送给他们温暖的期望。
  教师期望的误区之一是过窄。过窄指的是教师期望指向的误区,教师期望无疑是受着时代观念的制约和教育情境的影响的。在“应试教育”观念制约着中小学教师思想观念的情况下,教师期望无疑是指向于高分和听话。高分可以考上高一级的好学校,可以上好大学,可以为出国铺平道路,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是对教师期望过窄的形象概括。听话则便于管理,是为了实现“高分”服务的。
  因此,我们要相信、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是教师送给他们温暖的期望。前苏联教育家马克连柯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我觉得有一个理念很好——“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正是体现了我们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期望,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例如已经建设的篮球队就是很好的典范,相信接下来我们会做得更多更好,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情做,有空间发挥、表现自己。
  综上所述,要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他们的发展目标,给予适合学生的期望。其次,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教师期望不该是壁垒森严、划分等级的,而要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因为每个学生就像一朵花,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绽放自己的光彩,而教师的关怀和期望就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阳光雨露。再次,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中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的期望应该得到学生本人的积极配合,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期望效应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互动反应过程,教师的期望只有在学生的自我愿望和动机被激发时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陈仙梅,杨心德著.《性格心理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1.
  [3] 李镇西.教有所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3, 11.
  [4] 李莹."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期刊论文].江西教育科研,2007(4)
返回